導讀:暴風或將迎來既定的終局,換而言之,暴風退市幾成定局。

近日,暴風集團公告稱,公司尚未聘請到首席財務官和審計機構,預計無法在6月30日前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以及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與季報,而根據創業板的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於7月1日起停牌,屆時公司股票將停止交易。
這意味著,擁有6.35萬名投資者的暴風距離退市的日子越來越近。
猶記得暴風集團在2015年3月創業板上市時,曾創下A股漲停紀錄、股價最高達到327.01元超越貴州茅台的記錄,誰能想到如今卻落魄到股價為1.71元、市值僅剩5.63億元的地步。
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人感歎暴風無法自我造血已回天無力,有人認為其股價依然有博弈的價值,有人寄望借殼上市的奇跡出現,有人則醞釀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退市已成定局 2019年7月28日傍晚,暴風實際控製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采取強製措施,從此公司就陷入退市的旋渦。
暴風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淨資產為-6.33億元,倘若第四季度依然淨資產為負,按照《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最近一個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顯示當年年末經審計淨資產為負”規定,將被暫停上市。
樂視網就因此暫停上市了一年,但暴風比樂視網的狀況更加糟糕。
“近期公司經營狀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資金緊張,難以維持公司正常運轉。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急劇下滑,應收賬款回收困難,經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公司現金流緊張,現金流入已經難以支撐日常經營。公司債務負擔重,公司麵臨流動資金短缺導致無法及時償債的情況。”暴風坦言經營困難、支付薪酬困難,到了最後僅剩十餘人。
此背景下,連2019年年報都無法順利編製。
這意味著,從7月1日停牌起,15個交易日內深交所將決定是否暫停暴風集團的股票上市,倘若暫停上市後一個月內仍未不能披露年報,公司將被終止上市,且不能在創業板重新上市。
“暴風走到暫停上市這一步,就差不多宣告‘死亡’了。”一名互聯網觀察人士稱,暴風現在麵臨兩難的尷尬局麵,一方麵是無人願意出任首席財務官擔責,另外一方麵是沒有審計機構願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出不了2019年年報,一兩個月內就要退市,就算出了也不過多耗一段時間,你看看樂視網暫停上市這一年,苟延殘喘之後依然無力回天。”
換而言之,暴風退市幾成定局。
為何仍有投資者火中取栗 暴風退市是明牌,卻不乏投資者刀口舔血。
公開數據顯示,暴風集團於5月26日最低點1.33元起步,中間連續收獲6個漲停板,並於6月5日創下2.83的階段性高點,股價翻了一倍還多,這期間官方發布了5份暫停上市的風險提示,深交所也下發了關注函,但依然未能阻止投資者的熱情。
即使當下,暴風的人氣排名也不算低,在3830隻股票中位列第503名。
人氣較高的一個因素是投機氣氛濃鬱,“上市創造了曆史,退市前也要創造曆史”“買暴風的就是要向死而生”,這些聲音折射出,部分投資者雖已知曉暴風走向末途,但仍渴望以小博大。
“樂視網暫停上市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市值僅有67億元,但流入的資金就有9.37億元,要的就是富貴險中求,現在暴風的行情亦如此。”一名私募人士稱。
除此之外,有的投資者不相信暴風會退市,張元赫就是其中一員。
張元赫告訴鋅刻度:“(暴風)市值這麽小,肯定會有資產注入。別人幾十元的成本,我的才1.83元,賭未來,不怕。”
其實,張元赫的堅持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證監會於2019年6月20日修訂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放開了創業板自設立來就不允許借殼的限製,這意味著暴風的結局多了一個賣殼求生的變數。
“暴風不是賣身風行了嗎?風行會不會借殼上市?”這個念頭在張元赫心中一直揮之不去,成為其火中取栗的動力。
而風行借殼上市更多隻是投資者的猜測。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2月10日,暴風集團與風行在線簽署了《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風行在線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協議》、《廣告經營授權書》、《代運營授權書》、《品牌授權書》。合作的主要內容為,暴風集團將暴風影音APP,暴風影音PC客戶端,暴風影音廣告係統運營權交由風行在線排他代運營,從2020年2月10日起至2021年5月9日止。
其中,雙方並未有涉及借殼上市相關的合作內容。
更為關鍵的是時間來不及了,A股職業投資者李元海告訴鋅刻度:“借殼上市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可暴風距離退市大概率就不到兩個月了。”
此外,暴風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借殼標的:一是資產負債率接近283%,一旦借殼就要繼承這些債務,而資本市場青睞負債率低、幹淨的殼資源;二是遺留問題較多可能成為“接盤俠”,譬如被暴風的投資者索賠。
“當年超日太陽破產重整,協鑫集成借殼上市就被數百名股票索賠,這是有先例的。”李元海表示,就連樂視網退市錢都難以找到“白衣騎士”,更不用遑論其門徒了。
資不抵債怎麽賠償? 對即將血本無歸的暴風投資者而言,拿起法律武器起訴暴風集團與馮鑫,或許是不得不麵對的現實。
前為某世界500強公司法律顧問、現為獨立執業律師的周玉婕告訴鋅刻度:“證監會已立案調查暴風集團(京調查字20039號),一旦認定暴風集團違規違法行為屬實,股民就可發起訴訟。”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暴風集團發起的MPS收購案,3個意大利人開了一家體育公司,左手收購體育運動版權,右手販賣給暴風集團,可體育運動版權是有時效性的,2018年就全部到期了,暴風集團耗資52億元卻竹籃打水一場空,而為這次收購,暴風集團創始人馮鑫動用了龐大的資本杠杆,又承諾了回購。
周玉婕律師認為,暴風集團2016年3月2日簽署的《回購協議》未履行披露義務,也未提示相關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2016年3月2日至2019年9月3日買入暴風股票的投資者,以及2019年9月4日之後繼續持有或賣出受損的投資者,都符合起訴的標準。
那麽問題來了,暴風早就資不抵債,拿什麽賠償投資者?
據啟信寶消息顯示,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通過對暴風集團旗下銀行存款、房產以及股權等資產進行調查,發現已無其他資產可供執行。
對此,周玉婕律師表示,可以追溯保薦機構。
實際上,當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被認定又拿不出錢賠償時,保薦機構可以成為索賠的對象,譬如萬福生科通過虛增利潤、資產等手段實施財務造假,保薦機構平安證券獨立出資3億元設立投資者利益補償專項基金,涵蓋12756名萬福生科的投資者。
據鋅刻度了解,暴風的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後者收了3980萬元的保薦費。不過,未來是否會給暴風的投資者一個說法,還有待觀察。
現在能明確的是,暴風與投資者都站到了懸崖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