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互聯網 >湖北奇石愛好者長江邊巧遇“漢陽人”頭骨化石 正文

湖北奇石愛好者長江邊巧遇“漢陽人”頭骨化石

来源:參麥雪梨瘦肉湯網编辑:互聯網时间:2025-11-02 14:01:57
   “漢陽人”頭骨化石
“漢陽人”頭骨化石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鳳凰湖北:1997年4月14日,新華社以《湖北省首次發現更新世晚期古人類頭骨化石》為題播發了有關頭蓋骨化石的新聞,稱在中華民族發現的諸多古人類祖先中,又添了一名最新成員,距今有1—5萬年的曆史,填補了湖北省古人類學研究領域的空白。
這就是此後考古界通稱的“漢陽人”。而“漢陽人”與武漢環保係統又有何淵源?
原來,距今整整20年前的1997年1月上旬,漢南區環保局宣教幹部毛湊元到長江邊晨練,在離紗帽山古文化遺址50米處的沙灘上拾到一些怪石。素有奇石古玩愛好癖的毛湊元驚喜不已,憑著聰穎的悟性,他斷定:此物出現在古文化遺址旁,必定大有來頭!於是把這些怪石小心翼翼地存放在自己製作的陳列櫃中。
1月16日,毛湊元看到長江日報社主辦的《文化報》上刊出一則報道:“江夏區金口鎮一個名叫關毅的人,在距中山艦出水不遠的長江下遊江灘上拾到一塊萬餘年前的牛骨化石”,便興致勃勃地將自己拾到怪石的其中一塊,經《文化報》記者張鬆平送到湖北省考古研究所鑒定,結果認定為鹿角化石殘段。2月4日,受《文化報》之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江漢考古》主編李天元研究員與張鬆平一同前往現場調查。在毛湊元的“收藏品”中,李天元研究員意外發現了一件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問及由來,如獲至寶,喜不自勝地將化石帶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經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專家觀察、研究、鑒定,認為毛湊元拾到的頭骨化石保存有額骨和左右頂骨,枕骨沿人字形脫失。額結節和頂結節明顯,眉梢較弱,骨睫較薄,骨質纖細,當為女性個體,年齡在30歲左右,其形態特征征明顯比現代人原始。而與北京猿人頭骨相比較,額頜明顯隆起,額鱗前部較陡直、顱頂較高,顱骨最大寬位比北京猿人較高,顱頂腦動脈後跡分支複雜,說明比北京人進步、更接近現代人。
4月10日,李天元研究員親攜頭骨化石標本赴北京,請有關專家對頭骨化石作進一步鑒定。中國科學院院士、古代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員賈蘭坡教授,對標本的某些原始特征予以高度重視,其同事山頂洞人研究者吳新智教授,元謀人牙齒化石研究者、中國地質博物館胡承誌教授,金牛山人頭骨化石發現及研究者北京大學考古係呂遵諤教授等,也分別觀看了頭骨化石標本。呂遵諤教授還在北京大學考古係標本室對比資陽人和山頂洞人模型、現代人頭骨等進行了觀察和測量。教授們一致認為:紗帽山遺址頭骨化石確實有一定的原始性,可能處於晚期智人比較早的階段,與北京山頂洞人和四川資陽人時代相當。
隨後,《百度百科》增設“漢陽人”詞條索引——“漢陽人”頭蓋骨化石是1997年在武漢市漢南區紗帽古文化遺址附近沙灘上發現的,這是繼1956年發現長陽人上頷骨化石,1975年在鄖縣梅鋪和1976年在鄖西縣白龍洞發現直立人牙齒化石,1989年在鄖縣曲遠河口發現直立人頭骨化石後,在湖北省內舊石器時代的又一重大發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热门文章

0.5647s , 12725.3828125 kb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湖北奇石愛好者長江邊巧遇“漢陽人”頭骨化石,參麥雪梨瘦肉湯網  

sitemap

Top